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道 > 2015年教科研信息第14期

2015年教科研信息第14期

2016年01月14日 15:43:52 访问量:428

教 科 研 信 息

 

JIAO KE YAN XIN XI             2015年第14

新乐一中教改处主办                     201512

 ※※※※※※※※※※※※※※※※※※※※※※※※※※※※

一树开红艳,千苗着绿装

           ----听王丽霞课有感

赵俊英、郭瑞君、宋玉然、陶红卫

2015124听了王丽霞老师的一节关于《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新授课,感触颇深。本节课课前学生已充分预习,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样;老师对知识进行了有效整合,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教学设计合理,落实到位;讲课逻辑性强,层层深入,知识台阶设置合理,课堂教学有条不紊。不仅为高一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为高三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思维的拓展方面做好了良好的铺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打造了高效课堂,觉得真是一树开红艳,千苗着绿装。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准备:每次课前课代表提前一天到老师处领任务,布置学生具体预习哪些内容,做哪些作业。预习内容一般包括课本、课本作业、高考调研例题、变式。学生已研究了高考调研例题的详解过程,总结了解题思路。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自学环节扎实,自学能力强,为课上精彩展示做好了充分准备。

课堂导入:老师一上课,首先复习了运动学公式和力的种类、力学公式,讲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构建了知识框架。提出本节课要解决两类问题。一类是已知力的情况求运动情况;二类是已知运动情况求力的情况。

课堂教学过程

一、解决第一类问题:已知力的情况求运动情况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组组长发言,剖析课本例题一并解答问题,老师板书。二组组长提炼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三组组长就此题提出拓展问题一,四组组长回答拓展问题一。老师引导学生增加难度,五组组长提出拓展问题二,六组组长回答拓展问题二,此时,老师提出了作业中与此题类似的一道错题,让学生开始了讨论,七组组长不会,组员上去展示,结果出错,八组组长上台展示,正确解出了此题。九组组长对七、八组展示进行对比,找出错因,并提炼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老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并且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升。

二、解决第二类问题:已知运动情况求力的情况。

老师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了第二类问题。即剖析、总结、提升课本例题二。

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为:“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驱动力。“问题驱动教学”的直接效果是“问题引导学习”这一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主要是在以下几个环节上循环递进的,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问题,第二个环节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第三个环节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或学生小组提出新的问题,第四个环节是第二个环节的重复,以上环节可重复多次,螺旋上升,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解决过程,系统强化认知过程,完善问题解决过程的结论,总结规律,进一步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

问题的来源有三个:1、从课本上挖掘的,2、由教师设计的,3、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或自己的探究下提出的。

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达到一种可能达到的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发展水平,再以这一水平为现有发展水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达到另一个潜在发展水平,如此下去,形成一个问题链。

一节课在“问题---解决---发展---进一步的问题-----进一步的解决------进一步的发展---”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了新知,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加深了对物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本节课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主体提供和创设一个优良的问题情境,提供了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用问题激励学生思考,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用问题链贯穿整个课堂,用问题链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在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探究中,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物理智慧都得以发展。

这堂课,老师活用教材,将一题变多题,层层拔高,将一题拓展为一个小专题。教师轻轻拨动学生思维这根“琴弦”,通过提示点拨,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新知、形成结论,而且学生还要把如何建立新知、如何形成结论,抽出来“讲给学生听”,整个过程彰显出不同的认知觉醒、领悟开窍、慧根滋生……

这堂课学生讲解时,学习好的学生,承担了 “小老师”的任务,而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不仅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当小老师的学生,还会生成特殊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激发其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而被教的学生也会“择其善而学之”,自觉主动地学习。老师真正地把思考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话语权给了学生,学生心情愉快,学得积极主动。我看到大多数学生是微笑、点头、注意力集中。使人感觉课堂很愉悦,很轻松。学生自信、乐观和不乏幽默感的表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创新的思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陈述表达能力,交流合作协调的能力等等。让学生在一次次磨练中成长,老师的语言和神态里受到鼓励,感到振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本节课学生做到了预习有抓手,上课有目标,交流有方向,智慧有提高。从而实现了课堂的优质高效。这种教学流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智慧得以升华。它告诉我们:什么是点燃与被点燃,什么是发现与被发现?教师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能站在更高的视点上,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思维更加开放,主动学习能力更强,学习的效果更好,学生素养提高更明显。   

 

浅谈如何有效转化待优生问题

李红娟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让老师不省心的学生”。他们或者是智力发展可能比其他同龄的学生稍差一点,在学习上感到吃力或者赶不上;他们或者是学习也比较用功刻苦,可是因为学习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因而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他们亦或者是行为习惯不好,自控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经常在班上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待优生”。所以如何有效转化待优生就成为了摆在我们每一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浅谈一下我对于有效转化待优生的看法:

一、师爱是基础

人们常说:“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延伸这就话可以说:“爱优等生的老师是普老师,爱待优生的老师是优秀老师;爱一个待优生的老师是优秀老师,爱每一个待优生的老师是特级教师。”待优生因为在遵守纪律、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某方面暂时处于落后的状态,内心会有自卑感。他们不会对自己有过多的要求,他们认为自己也不会做好。久而久之,待优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为经常受到批评,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的心理经常会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从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不听老师的教导,或者阴奉阳违,没有实际的转变。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办?首先就要走进他们的心里。如何走进呢?唯有师爱能够实现。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关心、关爱待优生,“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要在班级里营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以形成团结、平等的生生关系。从而消除待优生的自卑心理,让他们产生上进的欲望。在此基础之上,老师放下架子,走近他们,和他们一起分析暂时落后的原因,共同制定改进的措施,他们自然会接受老师的帮助,不再存在逆反心理。

二、表扬是策略

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他心里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任何人都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表扬称赞,尤其是在自己失败时,更想得到别人的鼓励。待优生更是如此,他们因为暂时的落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多是缺点或不足,所以很少有老师去鼓励,去表扬他们。因此我们充分挖掘他们的优点,扩大他们的优点。我们要多多注意待优生的各方面表现,发现他们的进步之处,及时的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肯定自我,看到希望,充满信心,扬起进步的风帆。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叫刚。他生性好玩、调皮,对学习根本没有什么兴趣。课老师们总是说:哎,这个学生呀,学习不好,纪律不好,上课东张西望,不是说话,就是睡觉,没一点好。”可是在一次学校除杂草的班级劳动中,劳动结束时,同学们都走了,剩下几堆杂草。当我去检查时,远远地看到一个同学一个人在搬运剩下的几堆杂草,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刚,我就和他一起把所有的杂草运走。回到班上,在总结这次劳动的时候,我在全班表扬了他,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表扬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就像阳光照耀每一个人的心灵。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的: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从此,他进步了。

三、常抓是手段

待优生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制力差。所以待优生在转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时而进步,时而后退,反反复复,这也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况且客观环境的诸多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因此,我们在做待优生的转化工作时不能急于求成,不要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对于出现反复的待优生,仍要尊重、信赖。对他们犯的错误不埋怨,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反复抓,抓反复,千方百计去做更为细致的工作,直到待优生彻底转变为止。我的一个学生,她叫杉。杉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溺爱大于教导,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经常不做,成绩明显跟不上。在我的教育督导下,有所进步,作业能够完成,成绩有所提升,我很欣慰,于是放松了对她的督导。很快,也就十天左右的时间吧,她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甚至还不如以前。我气愤,我反思,我懊悔,为什么没能多督导一段时间?!于是,我重整心情,再次走近杉,和她一起面对不足,改掉缺点。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成为了关系最为密切的朋友,她在不断地进步、进步,后来成绩一直不错。

总之,我认为在有效转化待优生的问题上,感情上多尊重待优生,学习上多帮助待优生,生活上多关爱待优生,转化过程中抓反复、反复抓,并且能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转化待优生的问题是一个长久不衰,历久弥新的话题,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乃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教育界同仁对待优生的关注。

 

 

编辑:王淑格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乐一中 特此声明。